[那些生活中的小世界史----波希米亞為什麼鍾情民族風?]
#原來背後有這個意思
#天啊我竟然沒有拖稿XDD
是說這年頭,波希米亞大概已經跟民族風畫上等號了😂
隨便一搜關鍵字,跳出的不是各種花花綠綠的襯衫流蘇,就是民族風的房間掛毯之類的(嗯有些我也敗了)
但波希米亞不是窮人美學嗎?為什麼會跟民族風扯上關係呢?
.
這還得從18世紀開始說起(天阿也太久!)
那時歐洲正在工業革命,一批抓住時代潮流的布爾喬亞階級
逐漸成為新世界的主角。
這個世界為大家編織了一幅美好的願景:「大家都是平等的!只要你努力工作、克制享樂
就可以發家致富,成為這個快樂新時代裡的一份子噢~」
.
但時間一久,人們發現:幹根本不是這樣啊!!
大家才發現,這美好願景下其實是一個富者越富
但勞工、窮人卻可能活的比中世紀農奴還要悲慘的時代
19世紀以後,歐洲迸發了兩股反布爾喬亞的大戰
政治上面的叫馬克思主義,而在文化藝術上,就是波希米亞。
.
不過與馬克思武力革命不同的是,這一大票巴黎左岸的知識份子與藝術家
「反抗」的方式就是不遵從當時的炫富品味和生活方式
反而過起一種自由自在的「波希米亞生活」(La vie Boheme)。
在不見容於主流世界的地下,他們蓋起了屬於自己的繽紛城堡:
「波希米亞是藝術之邦,是人文藝術的起源,
是神的殿堂、靈魂的歸屬!」
.
辨別這群人最外顯的方式之一就是服裝。在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裡
描述其中一名男性音樂家主角的服裝:
「....粉紅色襯裙,緞面的裙子上秀滿閃閃發亮的星星」
.
這是他在一個化妝舞會上靠著三寸不爛之舌,從一個少婦上騙來的(怎麼騙到少婦脫下來的我也是很納悶啦)
考量到這就是波希米亞的開山之作的第一頁,這大概就是第一套波希米亞風服飾了XDD
.
總之從一開始,波希米亞人的象徵之一就是靠杯鮮豔的衣服
藉以顯示自己與當時低調、深色的資產階級品味不同。(雖然要去約會時還是會去借昂貴西裝就是了)
而漸漸的,顏色鮮豔的服裝就被替換成吉普賽、中國、日本、摩洛哥,甚至是美洲的印第安圖騰了
.
為什麼呢?原因可能還是因為1880年代以後的工藝運動。
越來越多人痛恨商業社會那種炫富的低劣品味,反而開始崇尚起前工業時代手工藝的簡單質樸。(大概也可以解釋現代文青的手作風潮)
而在這種風潮下,對所有未遭受工商業革命荼毒的傳統地區,都成為波希米亞的寄情對象
而波希米亞也就這樣,成為民族風的專用大戶了~
.
現在想想,搞不好我寫生活世界史的動機就是這個吧XDD
當我們一層層揭開波希米亞的過去,你就會發現這風格不是只有民族風而已
在各種編織物、工藝品的表象下,所代表的具體精神其實就是「反抗」與「自由」
.
當然啦,這種反抗不是武力推翻什麼東西,在現今
它已經變成一種生活中的小小逆襲。
當你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
活得真的很累很累的時候
不妨就戴上個編織手環、或在家中擺個手工的繽紛飾品
.
那不是工業大量生產出來的、而是工匠花時間
慢慢在手中完成的一件藝術作品。
它提醒我們這世界上的確存在著一種人,在這個商業狂潮的時代裡
仍然沒有完全投降,還試著保有一點點生活的主控權。
不知道,也許你能夠找到一點點繼續下去的力量吧:)
#後面那張是我的波希米亞穿搭
#看得出來在模仿哪部片嗎?
#但好像不夠鮮豔說😂
#生活裡的小世界史